(2014年11月26日,由中共海口市委宣传部、海口外事办主办,海口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海口之美”油画展,在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世界理事会、亚洲市长论坛会议和首届海口国际友城市长会议期间,在海口国际会展中心展出,展览得到了亚洲各国四百多位政要及市长们的好评,今特选其中的34幅参展作品,以馈读者。)
(北京)张冬峰 《海口骑楼》60cm x 80cm
中西汇萃 多姿多彩
——写在“海口之美”油画展之前
马良
海滨城市,多少都有些相似之处。
海涛不停地扑打着海岸,如此的喧嚣和涌动,总是召唤着岸边的人们,向远方,向远方……
海口当然也是这样一座城市。
(湖南)陈和西 《老街》80cm x 60cm
不过,她毕竟曾是古老的中华文明最南端的行政中心之一。除了亚热带的迷人植被及滨海风光外,也有着农耕文明的田园诗色彩。位于海口市郊的千年火山村,那些用一块块有着黑色气孔的火山石垒建而成的老屋,既透着先民就地取材的智慧,又暗符“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而其中对祖先、土地等神祗的崇拜虽源自这些移民的祖居地——中原,却最终也成了海南这块土地上的居民格外坚守的信仰。
(海南)王锐 《湖岸边的游艇》60cm x 80cm
而又迥然不同于中原文明的,是海边居民仿佛与生俱来的海洋文明因子。尤其当近代进入全球化时代之后,下南洋拓展了海岛居民的文化视野。上世纪20年代,仅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有八百多座融汇中西文明的骑楼建筑在海口拔地而起。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又一次让海口焕发生机。
(安徽)郭凯 《红树林之一》80x60
如今,当你置身于有着“世界第一大高尔夫球会”之称的海口观澜湖高尔夫球场之时,望着世界12大巨星设计的连片球场,想着它取得了连续12年高尔夫世界杯主办权,你一定会惊叹海口这座城市的巨大气魄。而长久与海岛居民相伴的“海岸卫士”红树林,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当今世界,又成了海口这座生态城市的形象代言人。
(海南)潘正沂 《家园》50cm x 60cm
这就是海口的自然之美。这就是海口的人文之美。
如此璀璨夺目的美,自然不会逃过艺术家的目光。海口本地,原就有着悠久的艺术传统,生于斯、长于斯的艺术家,用画笔倾诉着对自己家乡的挚爱;随着包括观澜湖艺术写生计划的进行、南方油画山水画派等的创建,本土画家、旅琼画家、内地乃至国外的知名画家齐聚海口,
(福建)王辉 《观澜湖平原》60cm x 80cm
共同绘制“海口之美”。这其中,艺术手法及个性有别,有写实的,印象的,也有抽象的,有纯正油画语言的,也有偏重中西融合的,更有把油画当国画来画的,但其中共同贯穿的,是画家对海口闪亮光线与斑斓色彩的迷恋,对海岛蓬勃兴旺人文生活的陶醉……
(海南)丁孟芳 《蓝色梦幻》60cm x 80cm
画展举行之际,正值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世界理事会、亚洲市长论坛全体会议和首届海口国际友城市长会议在海口举行,这是海口近年来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会议。海口艺术家有机会在这样的大场面中向世界展现海口的形象,幸莫大焉!作为评论人,我也相信海口艺术家的作品一定能得到世界各地政要的赞赏,从而增进海口与世界各地人民的友情。
(福建)张立平 《骑楼街景》60cm x 80cm
(海南)陈奕文 《海韵晨曦》50cm x 60cm
(广东)包泽伟 《观澜湖写生之一》60cm x 80cm
(海南)刘运良《羊山新月》 50cm x 40cm
(广西)刘南一 《观澜湖高尔夫球场》50cm x 70cm
(海南)易武《渔港暝色》75cm x 60.5cm
(广西)黄箐《观澜湖酒店园林》50cm x 70cm
(海南)李生琦《老街》80cm x 60cm
(广西)杨诚《观澜湖边》60cm x 80cm
(海南)梁峰《骑楼之晨》 50cmX70cm
(湖南)曲湘建《退潮后的红树林湿地》50cm x 70cm
(海南)周铁利《丽日阳光》50cm x 60cm
(重庆)翁凯旋《蜿蜒绿道》40cm x 80cm
(海南)桂小径《时光与往事》85cm x 61cm
(云南)亚丽《退潮》50cm x 70cm
(海南)周国富《雨后》60cm x 75cm
(云南)郭仁海《静静的船》40cm x 80cm
(海南)李东东《灰色记忆》58cm x 38cm
(浙江)陈宜明《海口的老街记忆》70cm x 50cm
(海南)谭龙建《老城遗韵》50cm x 100cm
(福建)徐强《夏花》
(海南)周彬《海桑群落》61cm x 46cm
(海南)王小飞《漂移的城市》
(海南)周泓名《初夏的南渡江岸》70cm x 90cm
(海南)张立《热带植物系列▪村椰》60cm x 30cm
(海南)徐麟《红树林》60cm x 80cm
(海南)黎国兴《大红花脸谱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