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南美术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海南美术网 首页 分享经验 绘画艺术 查看内容

王家儒老师谈绘画(图)

2012-7-30 17:4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436| 评论: 0|原作者: 王家儒|来自: 海南日报

摘要: 王家儒在海南画界成果累累,是个高产画家。他努力挖掘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积淀,并把这些用色彩和图像展示出来。作为土生土长的海南人画家,王家儒既沉迷于家乡的山水风物,又勇于抛弃思想的禁锢和现实的羁绊,甘做一 ...

Img244632740.jpg


《乡美》 (油画) 王家儒

  王家儒说,最近他“一脚踏两船”。既要忙于教学和创作,又要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搜集和整理海南历代以来知名画家的作品和生前事迹,这是应省委宣传部主持的“海南历史文化大系工程”中关于《海南美术巡礼》一书而做。“那是一个沉甸甸的课题,历代海南画家的有关资料少之又少,海南在绘画方面的传承还非常不够。”他在查阅资料中惊异地发现,民国时期海南的绘画艺术达到了繁荣奇放的巅峰状态,海南籍画家如叶云、陈学书、符罗飞、符拔雄等绘画大家。“搜集历代海南画家的资料这项工程很繁杂,但我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完成这件事,为今后的海南美术界做一点贡献。”


  王家儒在海南画界成果累累,是个高产画家。他努力挖掘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积淀,并把这些用色彩和图像展示出来。作为土生土长的海南人画家,王家儒既沉迷于家乡的山水风物,又勇于抛弃思想的禁锢和现实的羁绊,甘做一个“独行客”,“浪迹”国内的高山大川,考察在不同地域不同土壤上生活的人的共性与个性。


  在地域方面,王家儒认为海南的光和色明亮绚丽,极具地域优势,画家可以将海南的光和色在画布上发挥到极致。早在1990年代,他就和海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的10多个年轻画家经常聚在一起,进行艺术方面的交流探讨,集体到野外写生就是一种交流画风和技巧的重要形式。他们到白沙门,到流水坡,到黄竹......海岛上多处留下了他们在烈日下全神贯注的身影。


  鉴于岛内的一些画家早期普遍缺少严格而系统的基础训练,大多海南本土画家不得不长期停留在技法探索阶段。王家儒也在时常反思自己绘画上的进取与责任的问题。他认为,对本土文化的把握等个人因素,加之囿于海岛地理位置的限制,长期以来,海南本土画家多少都缺了一个充满竞争压力的艺术氛围,一些画作仅停留在对技法的追求及表面现象的渲染上。


  不可否认,王家儒是海南画界年轻画家群体中的长者。画界对他的评价为,“在海南土生土长的画家中,无论是学养还是绘画语言的积累,他无疑是走得最远的。”王家儒一直“认为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而不是关在家中空洞地想象。要善于创造就必须具有深刻而敏锐的视觉,善于广揽博采。”


  当年他读完硕士后,放弃了安逸的工作机会,踏上了孤独而冒险的求索征程,不论是“佛光普照”的青藏高原,或是格桑花绽放的甘南草原,抑或是古朴的粤北瑶族村庄,画家足迹所至,纷纷成就了日后的一幅幅色调高古、绚烂而又凝重的画作。


  走出去,一直是王家儒绘画创作的第一把利斧。他曾在西藏呆了3个多月,就为了揣摩如何将那些大小寺院中精湛绝伦的雕刻和壁画,那些富于民族特色、古香古色的民间工艺搬到画布上,怎样才可以描画出意境深邃、朦胧而又宽广的境界?如何在画布上体现富于宗教意志,富于哲理的效果?这些求索使得他回到海南后,对海南黎族风情等南国风物的描画,也不忘追求和侧重表现南国自然、绚丽、质朴的诗化之美。菠萝园、海港、胡椒园、老街,无一不成为他情感宣泄的载体。


  近几年,王家儒的画风趋于清新、淡雅,他一直强调要接近自然,从大自然里汲取养分和灵感。在与之接触的短短的时间里,记者感受到眼前的王家儒是一个容易激动也易被感动的人,这正是艺术家必备的禀赋之一。他笔下的人物与风景,没有乖张怪诞和抽象至极的玄乎作派。相反,他的作品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以一种朴素的人文情怀在倾诉生活的本质。


  王家儒说,举办海南油画展,仅是对我省油画家集中展示作品的一次剖面,要提高海南绘画艺术的整体水平,还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需要不仅是画界,还包括其它如文学、音乐、历史等等各种艺术团体中,有文化良知与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们来共同建构一个健康而高尚的文化氛围。他时时都意识到,自己手中的画笔,不仅描画的是一幅画,更是一份任重而道远的社会责任。【来源: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