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德逊画派莫兰作品欣赏
前日,当我在英语课上阅读老师给我们安排的CST阅读短文时,一篇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文章里介绍了一位把黄石公园展现给全世界的画家,可是他并不在我熟悉的画家范围内,于是我便在网上搜索。此画家名叫莫兰,生于1837年,自小喜欢绘画,少年曾在木雕公司当学徒,不久因工作的乏味而想尝试新的生活,后来通过别人的帮助为杂志做插图,在此期间,别人向他介绍了特纳的水彩画,自从那以后他便爱上了水彩画,于是亲自到英国去学习水彩画,所以他的作品受到了特纳很大的影响。
这是一幅莫兰的水彩画,此画色彩淡雅,以灰色调为主,但他的灰色调和怀斯的不一样,他能在灰色调中添加上了冷暖色对比,比如中间的一点暖橙色与基调的灰色对比起来,衬托出了“采菊东篱下”的主题,画面构图的虚实与空间感处理得好,没有过多的细节,水分控制的沉稳,用笔不是像萨金特的潇洒、奔放,而是比较质朴、厚实、细腻,比如对石头与树的刻画,用笔相当劲道,注重抑扬顿挫,提笔收笔,颇带有中国画的笔意。
这幅画以暖色调为主,运用了质朴的橘红色衬托出了华丽而不张狂的黄昏之美。此画中有两个主题,分别是前面妇女和后面沐浴在落日余晖中的建筑;为了突出妇女,他将她的服装设计为极其黝黑,与后面那栋最明亮的建筑形成强烈的对比,成为整幅画的焦点。整幅画构图完整,人与景处理的很有气派,没有过多的细节,特别是对后面远山的处理,相当的概括与简练,颇有大师的风范。
这幅油画恍然一看,却有几分古典的味道,特别是构图的处理,颇有柯罗的味道。整幅画总体是以暗色为主调,从而衬托出中间那块明亮的色调,画中共有三个妇女,作者把她们安排在明亮的岩石前面,从而凸显出三位妇女洁白的肤色,这种暖黄色与周围环境的紫灰色形成对比,既突出了人物,又从视觉上产生赏心悦目的效果。
这又是一幅散发着浓郁古典味的画,和上一幅虽有形式的类似但概念的不同。这幅画总体色彩很暗淡但是透过树林后面的的晚霞能给人一种恍然豁达的感觉,该画用色相当有韵味,特别背后夕阳的那种橘黄色的运用,富有象征主义的色彩,很像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恍然一眼望去就不由产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
这是一张富有特色的水彩画,颜色用的单纯鲜艳,使得有点装饰性的味道。整幅画共有两大色块组成,天空的钻石蓝与山地的土黄,一冷一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此画用笔详略得当,比如前面这块土地,除了对小草有些少许勾勒,其他地方大笔挥毫的挥洒过去,有些地方还留有飞白的感觉,把草地那种干旱的质感表现出来了。构图简单但紧凑,山的重重叠叠,天的云彩遮遮掩掩,反而地倒是光秃秃,通过山峦的起伏,把西部的壮美感觉表现出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难以忘怀。同时这幅画的水彩技法运用得很好,特别是干湿笔法处理得很到位,把该地域的雄伟、沧桑感凸现出来。 |